如果按照八十寿命计算,人的一生约有243天都在厕所中度过。
就在我们实现“通畅”自由的时候,有很多人因为无法上厕所而染上疾病[1]。
那么在中国,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“如厕自由”的呢?
人们在距今五千年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里发现的一个土坑,被视作中国厕所的起源。
西周出现了真正的“坑厕”。也许是懂礼仪的祖先们意识到,再不能把排泄物公之于众。
《周礼》提到了最早的公共厕所,夏商周时期把建在路旁的厕所称为“路厕”,又叫官厕,也就是公共厕所。
春秋战国时期,厕所走进家门。《墨子·旗帜》记载,当时的厕所坑深12尺(约2.7米)。
《左传》记载:“(晋景公)将食,涨,如厕,陷而卒。”
晋景公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在厕所殉职的君主。
厕所分男女出现在西汉。西汉时,有的厕所出现了2个坑位,由此推断当时已经“厕分男女”。
唐代马桶诞生。马桶以其占地小、味道轻、方便清理等优点,成为百姓居家必备之佳品。
马桶满了,不可以随处倾倒,而有专人来收——唐宋称之为“倾脚工”。
图源:网络
到了宋代,出现了由专人管理的公厕,并以熏香改善厕所的气味。
文学家欧阳修说:“余平生所作文章,多在三上,乃马上、枕上、厕上也,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。”
可见,当时的厕所环境有所改善。
清嘉庆年间出现了收费公厕。
1864年,上海建成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厕[2]。清末,开始禁止随地便溺。
民国出现了抽水马桶。
20世纪初,抽水马桶传入上海,仅供富贵人家使用。
那时的中国,更多的厕所还是“一个坑,两块砖,三尺土墙围四边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人畜同居、人无厕、畜无圈的现象还很普遍,急性肠道传染病(如痢疾、伤寒、霍乱等)横行,儿童蛔虫病的患病率高达70%以上[3]。
1952年,爱国卫生运动[4]发起“两管五改”的运动方针,其中专有“一管一改”来“管粪”、“改厕所”。
慢慢地,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“人有厕、畜有圈、禽有窝”[5]。
2000年以后,农村改厕成为“厕所革命”的重点。
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多次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嘉奖。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中国政府“健康(卫生)城市特别奖”。
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,由1993年的7.5%大幅提高到2014年的76.1%,达到了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,中国承诺的“农村卫生厕所[6]75%”的普及率。
粪口传播疾病发病率,由37.5/10万降至22.2/10万[7]。
其中,痢疾发病人数下降35.2%,伤寒发病人数下降25.1%,甲肝发病人数下降37.3%,粪大肠杆菌平均去除率为96.4%,蛔虫卵平均死亡率为91.62%[8]。
相比之下,世卫组织数据显示,2017年,全球还有20亿人没有马桶和厕所可用[9],每年致43.2万人因腹泻死亡。
不难想像,如果中国没有彻底改造厕所,会发生什么?
没有干净的厕所会使卫生状况变差,进而催生霍乱、痢疾、甲型肝炎、伤寒、肠道寄生虫病、沙眼等疾病的传播。
所以为了维护厕所对我们的保护,我们应该做一些对应措施。
在使用家庭厕所时应该做到,保证厕所干净整洁,经常食用消毒湿巾擦拭便器;保持厕所内空气流通,防潮无异味。而在使用公厕时,也要小便入池、大便入坑,用过的纸巾丢入纸篓,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清理。此外还要做到便后冲水,及时洗手擦干。
参考文献:
[1]小厕所,大民生[J].张娟.城乡建设.2022(09)
[2]刘鑫虎.厕所革命视域下的公厕文明建设[D].哈尔滨工程大学,2020.
[3]王其钩.中国传统厕所研究[J].南方建筑2010(6):4S48.
[4]中国百年卫生健康治理的历史变迁、政策逻辑与路径方向[J].陈兴怡,翟绍果.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.2021(04)
[5]APreliminaryStudyonthePatrioticHealthCampaignfromthe1960stothe1990s[J].ContemporaryChina
HistoryStudies,2005.
[6]中国农村厕所革命的历史实践[J].付彦芬.环境卫生学杂志.2019(05)
[7]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(2015年)[J].首都公共卫生,2015,9(003):97-101.
[8]魏海春,付彦芬.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分析[J].现代预防医学,2011,38(20):4168-4170+4175
[9]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GP4Q3DFE0534A4SB.html
责任编辑:上方文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