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游戏新闻 > 正文

《新月同行》荔倾需要校准吗?从机制到实战的深度分析

时间:2025-09-29 作者:佚名

  玩手游网(www.wanshouyou.net)2025年09月29日:在《新月同行》当前的角色池中,荔倾凭借 “群体减益 + 中距输出” 的复合定位,成为不少玩家组建 “控制流” 队伍的备选。但随着玩家对角色理解加深,“荔倾是否需要校准” 的讨论逐渐升温 —— 有人觉得她的减益覆盖不稳定,也有人认为其输出在同阶角色中足够亮眼。今天我们就从角色机制、实战表现、玩家需求三个层面,聊聊荔倾的校准必要性。

  先明确:荔倾的核心定位与不可替代性

新月同行荔倾需不需要进行校准

  要谈校准,首先得清楚荔倾的 “设计初衷”。从技能组来看,她的核心价值并非纯输出,而是通过【裂风标记】实现 “群体减防 + 持续伤害”:普攻叠加标记,大招触发群体减防 20% 并附加风属性持续伤害,这种 “辅助型输出” 机制,本应适配需要高频触发减益的队伍(比如搭配林夏、苏晚等依赖属性伤害的角色)。

  目前来看,荔倾的不可替代性在于 “风系唯一群体减防”—— 同系的叶月只能单体减防,跨系的陆明则是物理减防,对于主打风属性伤害的队伍,荔倾仍是短期内难以替代的选择。这一点也决定了她的校准不能 “一刀切”,需保留核心机制的独特性。

  争议点:哪些问题让玩家呼吁校准?

  尽管核心机制有用,但实战中的两个问题,让部分玩家觉得荔倾 “需要调整”:

  1. 减益覆盖不稳定,依赖大招节奏

  荔倾的群体减防仅能通过大招触发,而大招能量需求不低(需 80 点能量),且持续时间只有 8 秒。如果队伍中没有足够的能量回复角色(比如没有安比),很容易出现 “大招空窗期,减防断档” 的情况 —— 尤其是在长线战斗中,一旦减防断档,队伍整体输出会下降 15%-20%,这种 “看大招脸色” 的体验,让不少玩家觉得 “手感割裂”。

  2. 单体输出上限低,泛用性不足

  如果不搭配特定减益队伍,荔倾的单体输出明显低于同阶纯输出角色(比如同练度的苍角)。她的普攻伤害系数仅为 110%,持续伤害也依赖标记叠加,在 “需要快速斩杀单体 BOSS” 的场景(比如深层遗迹)中,表现远不如专注单体的角色。这种 “偏科” 让她在泛用性队伍中难以立足,只能绑定特定体系。

  校准建议:“微调而非颠覆” 才是关键

新月同行荔倾需不需要进行校准

  结合上述问题,我认为荔倾需要针对性校准,但无需彻底重构机制—— 核心思路是 “优化体验,补全短板,保留特色”:

  优化减益覆盖:可适当降低大招能量需求(比如从 80 点降至 70 点),或延长减防持续时间至 10 秒,让减益覆盖更平滑,减少 “空窗期焦虑”;

  补全单体短板:可在普攻叠加标记时,增加 “标记满层后,下次普攻额外造成 150% 风属性伤害” 的效果,提升单体爆发能力,让她在非减益队伍中也有一战之力;

  保留核心特色:务必守住 “风系群体减防” 的独特性,避免校准后与叶月、陆明等角色功能重叠,否则会让风系队伍失去关键支撑。

  结论:校准是为了让 “特色角色” 更实用

  其实荔倾的问题并非 “强度不足”,而是 “体验不够友好,泛用性受限”。她的核心机制仍有不可替代性,只是需要通过微调解决 “减益断档” 和 “单体偏科” 的问题,让更多玩家能在不同队伍中用到她,而非仅绑定特定体系。

新月同行荔倾需不需要进行校准

  对于官方而言,校准的本质是 “让角色更好地融入游戏生态”—— 既不让强势角色破坏平衡,也不让有潜力的角色因细节问题被埋没。荔倾显然属于后者,期待后续更新能让这个 “风系减防手” 发挥出更大的价值。

 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:你在使用荔倾时,是否遇到了减防断档的问题?你觉得她需要怎样的校准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体验!

用户评论 条评论)